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30篇
  免费   4504篇
  国内免费   2497篇
电工技术   885篇
综合类   4318篇
化学工业   12095篇
金属工艺   4886篇
机械仪表   2015篇
建筑科学   9506篇
矿业工程   1901篇
能源动力   596篇
轻工业   2420篇
水利工程   1481篇
石油天然气   1832篇
武器工业   350篇
无线电   13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59篇
冶金工业   2708篇
原子能技术   184篇
自动化技术   683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726篇
  2022年   1135篇
  2021年   1530篇
  2020年   1451篇
  2019年   1301篇
  2018年   1329篇
  2017年   1738篇
  2016年   1778篇
  2015年   1763篇
  2014年   2580篇
  2013年   3286篇
  2012年   3214篇
  2011年   3256篇
  2010年   2432篇
  2009年   2528篇
  2008年   2311篇
  2007年   2793篇
  2006年   2606篇
  2005年   2274篇
  2004年   2002篇
  2003年   1728篇
  2002年   1508篇
  2001年   1336篇
  2000年   1112篇
  1999年   990篇
  1998年   818篇
  1997年   648篇
  1996年   569篇
  1995年   521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65篇
  1992年   286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6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A nove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presented for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composite plates integrated with a laminated piezoelectric layer, a host laminated composite plate and an adhesive layer between them. A new adhesive element is developed which includes both peel and shear effects in the adhesive layer based on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plate theory. The thin adhesive layer between the piezoelectric layer and the host plate is modelled by assuming that it carries constant shear and peel strains throughout its thickness. In addition, a weighted static shape control scheme for finding the optimal voltage distribution for static shape control is given. By selecting different weighting matrices, a variety of items such as displacements, slopes, curvatures, strains and even generalized forces, can be included in finding the optimal actuating voltage for static shape control. The present model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with those result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ghted linear least method can give a satisfactory voltage distribution to best match the desired shape.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某种环氧树脂阻尼灌封胶在热氧老化的作用下分子结构、硬度、断面形貌以及动态力学性能随时间的变化.傅立叶红外光谱图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环氧基团反应比较完全,热氧老化后试样表面由仲胺和环氧基团形成的酯键发生了部分断裂和氧化;邵氏硬度的增加、瓦向高温区移动则表明在老化过程中复杂的固化反应仍然继续进行;最大损耗因子(tanδmax)波动较小表明试样老化后分子结构几乎保持不变;SEM图片显示试样的冲击断裂由老化前的韧性转变为老化后的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3.
螺栓角钢钢节点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螺栓角钢钢节点半刚性连接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对连接中的主要构件的顶部、底部、腹板角钢、高强螺栓、梁翼缘、柱翼缘和柱翼缘加劲肋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精细模拟 ,针对有无柱加劲肋、有无腹板角钢等几种连接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了螺栓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4.
在不同削弱度碾压混凝土轴拉试件的穿透型诱导缝周围粘贴了应变片,得到在不同应力状态下诱导缝应变发展规律为:在加载初期,离缝端不同距离的应变发展较为均匀,数值上相差不突出;随着荷载的增加,应变开始出现不均匀发展,离缝端越远,应变变化越缓慢;当接近最大荷载的阶段,缝端应变急速发展,试件瞬间断裂。应变从均匀发展变为不均匀发展,实质上隐含了诱导缝起裂、稳定发展、失稳断裂的整个过程,针对这一试验现象,结合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诱导缝不同开裂阶段的远场温度应力强度指标模型。  相似文献   
105.
改性生物质作为型煤黏结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用NaOH改性生物质秸秆作为型煤黏结剂的可行性,考察了NaOH溶液浓度对生物质改性的影响以及生物质添加量、无机物(MgO和MgCl2)添加量对型煤机械强度、防水性能和着火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OH改性液的质量分数为1.0%~2.0%时,制得的生物质型煤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生物质添加量在2%~20%时,随生物质添加量的增加,机械强度增加,着火温度降低,但防水性较差;而在生物质型煤中加入适量无机黏结剂后,型煤有很高的浸水强度,表现出优越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机前推床同步拉杆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查找出了造成拉杆断裂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拉杆断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7.
铁素体球墨铸铁与20钢的闪光对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青  杨涤心  姚俊邦 《焊接学报》2004,25(2):28-30,34
试验使用铁素体球墨铸铁和20钢的实心棒料进行了闪光对焊,通过改变次级电压4~8级,通电时间3~5s,观察其焊接接头组织的变化并测定其抗拉强度。结果表明,接头由三个区组成;当通电时间一定时,抗拉强度随次级电压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当次级电压一定时,抗拉强度随通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次级电压为8级、通电时间为5s时,抗拉强度达最大值,为370.8MPa,是20钢母材的90.4%,是球墨铸铁母材的83.7%。  相似文献   
108.
建立了CoMoP/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机械强度及其可靠性在制备过程中的数学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考察了浸渍、干燥、煅烧、硫化4个制备过程中,浸渍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硫化温度和硫化升温速率7个实验因子对催化剂强度均值、Weibull模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这些因素对颗粒密度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所有模型都是充足的。实验结果表明,硫化过程是影响催化剂强度均值的主要过程。在实验范围内提高硫化温度、降低硫化时的升温速率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强度。影响催化剂Weibull模量的因素主要为各个制备过程的交互效应。要提高催化剂强度的可靠性就必须全面考虑催化剂制备的各个过程,特别是各个制备过程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09.
服装粘合衬布的生产需要低密度聚乙烯热熔胶的微细粉末,介绍了对该热熔胶的化学粉碎技术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适当的助剂种类和用量以及适宜的工艺过程,通过化学粉碎可以得到合格的粉末产品。  相似文献   
110.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和骨料质量等内因,及施工条件、养护温度、湿度、龄期等外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混凝土强度的相应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